分享
李想的 15 条复盘
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李想的 15 条复盘
776
813
0
0
🔗 原文链接:
https://www.sohu.com/a/411673363_50...
📌
总结来说,年轻人创业和发展 7 个要点为:方向、目标、意愿、方法、毅力、成果、自我观察。
一、李想创业复盘
1.比竞争对手起得更早
我是一名 80 后创业者,真正开始接触电脑,是在高一。之前家里买不起电脑,所以我从初一到初三,基本买遍了市面上所有电脑类的报纸和杂志,不停地看这些内容。
高一时,父母给我买了第一台电脑,大概 8000 块钱。买完后,我才发现报纸杂志上写的内容非常不靠谱。所以我当时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市面上最流行的文章风格,自己写怎么选电脑、怎么选显卡的文章。
比较幸运,我投的第一篇文章就被《电脑商情报》全文刊发,占了一个整版,而且基本没改动。那是我的第一笔收入,大概 600 块钱。后来我就不停地写稿,写了非常多。
高一下半年,拨号 BBS(惠多网)流行起来;高二时,开始有个人网站了,也能够上网了。我申请了自己的个人网站,叫“显卡之家”,因为那时候 3D 显示卡最火。
当时我所在的信息港排名第一,还有一个竞争对手排名第二。那个第二名的,就是后来成了我的合伙人的——樊铮。
高三时,正是互联网泡沫最严重的时期,赚钱非常容易。个人网站上的广告展示一个月有 1 万多块钱收入,再加上稿费,我一个月差不多有近 2 万的收入,比我父母的工资加起来还多 10 倍。
现在回头来想,我做网站的时候,为什么会比别人的访问量高?原因特别简单,那时大家都是早上上网,因为首先是网速快,其次是上网费用便宜,于是我每天早上 5 点钟起床,开始做更新,6 点到 6 点半就更新完了。
网民之间口碑相传,大家都来我的网站看,就这样,我把信息港里同类的个人网站就都干掉了。
竞争对手还骂我是一个神经病,每天那么早起来更新网站。他们一直骂到自己的网站没了,也没有像我一样早起更新。所以是他们给了我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后来我决定辍学,就想着怎么把网站真正商业化,做成一个真正的商业网站,那时候商业网站不多。
但是,不懂技术对我来说是最大的障碍,于是我就把樊铮拉进来,因为他懂技术,会写代码,会管理服务器。
1999 年,我高中毕业,我的第一个合伙人樊铮也大学毕业了。以我的个人网站为主,我占 60%股份,他占 40%股份,我们全身心地一起创业。
2.把创业公司的所有错误全犯一遍
2000 年的时候,我们将个人网站转成了“泡泡网”,但发展并不顺利,因为做泡泡网最核心的初衷,是从个人网站开始的,这是我个人的爱好。
那时候我不懂得什么叫管理,什么是团队协作,只想着自己怎么尽可能地努力,也不懂得如何沟通,更不懂得怎么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什么样的管理结构。
所以,一个创业公司能犯的所有错误,我几乎都在泡泡网上犯过了一番。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当时并不在乎时机的把握,就是自己喜欢,其实电脑的真正爆发期是在 2000 年到 2003 年,2003 年以后整个电脑市场开始平缓并往下走了。
在市场爆发的时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但在市场平缓或者下滑的时候,再努力也没有用了,圈地变成了抢地。
我们那时候基本上每天工作 14 个小时以上,但是竞争对手一天也能工作 12 个小时,除非你一天工作 30 个小时,才能超过对手。
在市场不增长的时候,活着还是很容易的,但想要成为第一,基本上没有机会了。
2004 年,我和合伙人商量要选择新领域,趁着泡泡网还有利润干点新事儿。
做新领域,第一重要的因素不是喜欢。我可以不喜欢,但是必须能在这个领域做到第一,因为常年做老三是个非常痛苦的事,什么都改变不了。
假如你去客户那里,跟客户谈,客户说因为行业老大给了我这些条件,所以你必须给,我们没得商量,客户说什么,我们就答应什么,很被动。所以,我们要找一个有可能成为第一的领域。
我们当时筛选了三个领域:房地产、旅游、汽车。那到底选择哪个呢?我们开始了分析判断。
① 分析自己擅长什么,能不能干成
先看房地产。我们研究了当时做得最好的搜房网,发现它成功的原因是各地的分站。
因为北京的房子、石家庄的房子跟上海的房子没有任何的关系,搜房开了分站,有将近 1000 人分布在全国。后来我们想一想,这个事做不成。
泡泡网当时总共才 100 多人,要管理一个分布在全国那么多城市的千人规模的团队,这不是我们擅长的。所以,房地产被第一个放弃掉了。
再看旅游。旅游当时做得最好的是携程,那时候还没有人会拿着手机 APP 下单,携程做得最多的事,是在各个机场发一张卡,拨打电话订机票酒店;访问网站也都是拿着电话,没有人直接在网站上下单。
我们研究携程,它当时最厉害的是呼叫中心,规模也是好几千人,这个事太难了,我们做这么大的呼叫中心根本不可能,所以旅游这件事也给放弃掉了。
② 当对手很弱时,即使是后来者也有机会
最后是汽车。当时一看汽车,太好了,简直为我们量身定做。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