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兴的100条商业思考
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王兴的100条商业思考
🔗 原文链接:
https://www.huxiu.com/article/78646...
在商业界,有一批极具思想的企业家,其中美团创始人王兴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之一。超强的思考力,让王兴带领美团从最早的团购业务,一路进化成为中国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绝对领先者,也是仅次于阿里与腾讯,市值第三高的互联网上市企业。
并且相较阿里与腾讯,美团被投资者公认为更具成长性,其凭借“即时零售与社区团购”正在实物电商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因此,王兴也被认为是未来中国互联网产业唯一能够有可能与马云、马化腾相媲美的企业家。
本文便梳理了王兴创业近20年来的100条商业思考,包括5个部分:创业、互联网产业、战略、组织与人生成长。
这些思考可以帮助读者更直接、全面地了解王兴为什么会被公认为中国商业界最具思想的企业家。
一、关于创业:没有真正的终局,竞合才是常态
1. 机会永远有,尤其是在中国。
2. 公司的问题,就是员工的机会。社会的问题,就是企业的机会。
3. 据说红杉的投资原则是“Bet on the racetrack, not the jockey”,直译过来就是“赌赛道,不赌赛手”,但我更喜欢孙子的说法“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4. 竞争竞争,何为竞,何为争?同向为竞,相向为争。
5. 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终局?终局本来是下棋的术语,可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棋盘还在不断扩大。我们并不指望完全消灭敌人,所有人在下半场都要接受:竞合才是新常态。
6. 重要的不是向上或者向下,而是持续向前。只要认真做事情,胜利固然可喜;即使是失败的探索也能总结经验教训。
7. 对创业者来说,“不服输”是一种优良品质,“愿赌服输”是另一种。
8. 连科学尚且如此,何况创业:普朗克说过,科学里的荣耀归功于第一个说服了世界的人,而不是第一个想到的人。
9. 创业几年,我对1949年之前的共产党人越来越佩服。和政治理念无关,纯粹是对他们能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并壮大起来,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10.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把“人”换成“公司”或“国家”似乎也说得通。
11. “有什么,要什么,舍什么”这三个问题,对个人对公司都极重要。
12. 要经常提醒自己:速度、质量和成本,三者只能取其二。
13. 多数改革其内容本身并不高深,基本只是常识,难的是共识。
14. 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交了很多学费才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神话,只有一些很朴素的道理:便宜的打败贵的,质量好的打败质量差的,认真的打败轻率的,耐心的打败浮躁的,勤奋的打败懒惰的,有信誉的打败没信誉的......
15. 在极少数绝对核心的地方追求极致。
16. 创业者不应该把自己想得过于强大,不是我们改变市场,是市场改变我们,我们每个人作为用户是市场的一部分,这才是根本性的力量。
17. 在创业创投领域有个永恒的话题,市场和团队哪个更重要? 这和哲学领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哪个更正确”的问题是一脉相承,本质相通的。没有简单的对错之分,而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市场/唯物是由外而内,团队/唯心是由内而外。
18. 我始终认为人是最重要的,你是不是有足够好的团队,有足够好的团队,你才会有正确的战略,才会有强的执行力,所以归根到底都是人。
19.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商业上可以解读为,到底是做一代人的生意,还是某个年龄段的人的生意,这最好想清楚。有志于解决所有人所有需求的另当别论。
20. 作为CEO,你就是公司的支柱,也是公司的天花板。CEO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修身,要每日三省吾身,不停地反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想办法提升......在心力上要提升、在脑力上要提升、在体力上要提升。毕竟创业是个非常辛苦的事情,把一个事情做好,需要又猛又持之以恒。
21. 上周五开会时一个年轻同事的一句话至今回荡在我耳边。当时大概是晚上12点,讨论接近尾声,需要有人整理会议记录,涉及流程图的部分用visio画比较好。我问她会用visio吗?她毫不犹豫地说“我可以学”。这四个简单的字里有无穷的力量。
22. 参观好公司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学习方法,值得花时间、花钱,甚至花股份。最著名的例子:1979年12月,乔布斯为了换取参观施乐PARC的机会,给施乐以100万美元买10万股苹果pre-IPO股票的权利。1980年12月,苹果上市,这笔股票值1700万美元。苹果得到的则是划时代的图形界面创意。
23. 校内网融资失败,我不能将责任归于外部环境,主要责任还在于我们自己。当时有竞争对手融资成功。我们可能和投资人沟通有问题。
24. 巨大的潮流当中有很多的机会,每一个机会都会有足够的空间让公司去成长。这个阶段,我们没有必要说一下把所有东西糅合在一起,我们选好一个事情,把它做专做精,让在这个行业里面服务的各方都满意,我觉得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25. 上市是一件很折腾的事情,融资和上市要根据业务需求来实现。只要将消费者和商户服务得更好,上市会水到渠成。目前对于美团来说,上市对公司业务和客户并不是特别有价值。
26. 在科技变革的前半段,因为风险非常大,所以需要用小团队去探索。但到了后半段,红利变小,整合成为了释放红利的方式。这时候,多业务的公司会比单一业务公司更有优势。
27. 我们不依赖运气,我们要像成功的阿蒙森团队一样,像他们每天不管天气好坏坚持前进30公里一样。只有这种看起来不那么激动人心的方式,其实是最考验毅力的,也可能是最有产出的。
28. “变化”这个事情,其实是一波又一波的,一波和一波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每一波带来的冲击比上一波更大。从更长时间范畴看,科技变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幅度越来越大,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现在身处PC互联网的尾巴,移动互联网的最初期。美团从2011年开始做移动互联网,到现在我们已经有接近2/3的份额在Mobile上。我们赶上了这个变化,并且拥抱了变化。如果没有这么早地去做Mobile,后果不堪设想。
29. 如果我们不能做得更好,我们就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团这个公司永远离破产只有6个月时间。
30. 创业需要接地气。所谓“接地气”不光是你触及地下,而是要到达充分养分的地底下去。现在你还在C端联系是不够的,这是一个无奈,也是一个现实。
31. 不管互联网如何发达、网速如何快、手机CPU如何高、屏幕如何好,它都不能代替你咀嚼一块牛肉或者按摩时候舒服的感觉......因为你最终还是需要吃饭,这里面的物质无法被取代。但是美团可以用移动比特辅助移动原子,帮助大家找到更好的餐馆,知道点什么菜更好,得到更好的折扣或者更好的服务。
32. 从战斗力来说,阿里非常强,但如果他们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线一点,我会更尊敬他们。
33. 不知不觉中,美团上线已经9年了。最近一年重新理解、更加理解了“要做有积累的事”。“Eat Better,Live Better”这个使命很难,但是值得长期努力。
34. 商业归根到底是靠逻辑赢的。只不过有些行业,直接展示这冷冰冰的逻辑就够了,有些行业则必须把逻辑包装成情怀。
35. 最牛逼的商业决策不能算小账,考虑投入产出比时不能受限于局部的所谓理性,因为它最后不仅影响你这个公司能赚多少钱,而且影响你这个国家的钱能值多少钱。
二、关于互联网产业:只要核心是清晰的,不自我设限
36. 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你可以把边界理解成万有引力,每一个物体因为质量的存在,它会产生引力,会影响其它所有物质。
差别就在于——离核心越远,影响力越小,或者是它本身的质量越小,变得影响力越小。
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
37. 我衷心地认为团购的模式是人们有史以来最优美的商业模式之一。
38. 2010年3月4日,美团网在国内开创了团购的方式,我们可以满足更多的企业的需求......这些本地商家,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数量非常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有700万家。这些企业都需要进行推广。
以前门户网站帮不了这些企业,搜索引擎帮不了他们。搜索引擎虽然是按点击付费,但是这么多本地商家可能根本连网站都没有,点击量没有意义。他们不关心展示,不关心点击,他们关心有多少客人到他们店里消费,他们关心交易。他们希望有一种互联网推广方式能够直接帮助他们带来交易,完全按照效果付费,美团网可以帮助他们做到。
39. 商业模式不是最关键的事情,因为一个模式可以非常简单、非常透明。商业模式是共通的,关键是看执行力。
长期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效率高的商业模式一定会胜出。
对处在金字塔塔基的这些商家来讲,美团网这种商业模式比门户展示付费和搜索引擎按点击付费更适合他们的需求。所以,长期来看,更好的商业模式会胜出。
40. 一个事情只要它长期有价值,虽然很有难度,但是过去做不成,不代表将来做不成。本地电子商务是一个庞大市场,因为几百万家企业都需要营销,需要推广,需要销售,之前试过搜索方式不太行,试过评价方式似乎也不那么有效。我们终于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历史时间点,终于出现了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满足这些存在的需求。问题一直存在,可方法一直没有找到,现在我们可能接近找到了。
41. 我认为今年会是O2O真真正正大决战的一年。团购领域,我们占60%的市场份额或者更高一些,但还没有完全的结束。在电影这个领域,BAT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公司,线上线下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做很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