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拼好货 8个月从0到100万单
输入“/”快速插入内容
解密拼好货 8个月从0到100万单
🔗 原文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6163...
2007年从谷歌出来后,拼好货创始人、CEO黄峥考虑做电商,他在国美、苏宁都站过柜台,看到渠道在发生变革,连锁店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品牌商利润越来越薄,这种生态环境对品牌商不利,他想能不能改变呢?就想到了电商。他创办B2C电商网站欧酷卖电子产品,但是这家公司有先天缺陷,段永平投资了他,其他手机品牌不愿意和欧酷合作。
这期间,黄峥见过刘强东两次,意识到自己做不过他。刘强东更强悍,他做柜台生意多年,拿发票能力更强,成本更低,虽然这看起来是小事,在那一刹那是核心竞争力。欧酷一年营业额几亿元,是赚钱的,如果与京东正面竞争的话,必须大规模融资,就意味着股东结构要改,这又要耽误时间。如果打不过京东,就陷入到无意义的消耗战里。
黄峥觉得自己做过促销员,体验过市场,到底不是真正做过生意,相比刘强东,自己不够接地气。“如果我不能赢得战争,我就不应该打。”黄峥说,“一定程度上讲,我跟他是两代人,我需要用自己的身家性命跟他拼吗?没必要。”
2010年,他将欧酷卖给了郭去疾创办的兰亭集势。
这位聪明抽身B2C电商浑水、避开与刘强东交锋的创业者在2016年却告诉「新经济100人」,“时代是一浪推一浪,很难相信30年后中国电商还是现在这些大佬。”
2015年他创办了拼好货,一个基于社交网络做起来的电商公司,首先切入的品类是生鲜。 “我们进来的时候也想过,不至于天真地认为京东不会做生鲜。京东也投了天天果园,也做生鲜,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它。但是切入的维度不一样,京东是冷冰冰追求效率的,我们是追求温情和乐趣的,购物体验不一样。你不能既是硬汉又是温柔女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刘强东的强处很强,我也有我的强处。对用户行为或者商业的理解不同,这是根本性的差异,会随着规模进一步放大。”
在卖掉了欧酷后,黄峥又带着团队进入门槛很低的电商代运营,创办乐其,这行业两头求人,一头品牌商,一头电商平台。黄峥的解释是“创业就像进城打工要活下去,可以洗碗,但不代表以后还洗碗。”
拼好货运营负责人顾娉娉2007年加入欧酷做工程师,后来在乐其代运营公司里做招商。黄峥定下大方向,只做国外客户的代运营,不要谈小客户。顾娉娉半年没有产出,因为没资源没积累,完全不懂商务合作。谈下第一个客户之后,就顺利多了,在欧酷他们积累了很多电商经验,轻车熟驾。2013年,顾娉娉又调去做寻梦(黄峥创办的一家游戏公司),乐其左右都是甲方,“我们夹在中间很惨”。乐其100多人的团队,一年利润1000多万元,处于上升势头,可不符合黄峥的长远规划。
2013年底,黄峥坐飞机去台湾结果患上中耳炎,一直耳鸣,睡不着觉,休息了9个月。他想了很多东西,要不要直接到美国算了?他又想自己这么年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总得做一点事情。中国人在美国创业还是有劣势的,不如在中国。如果能整合社会资源,调动更多的人来做一件影响社会的事,会有更大的成就感。他想到为中国中产阶级提供优质商品。现在大家富足起来,品质生活的供给不足,尤其是大量的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知道什么是好的,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改变了人的时间分配和浏览方式,进一步激发了二三线城市用户的购买欲望。
“第一步是做正确的事,很多人对是不是能长期创造价值的事思考不够;第二步是把事情做正确。”黄峥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第一步,往正确的方向走,哪怕慢一点也能抵达终点,如果方向错误了,跑得越快,就死得越快。
2015年5月,寻梦做到净利润每月100万美元,净利润率40%。顾娉娉又被调过来做拼好货运营。黄峥告诉他,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黄峥考虑如何把一群相似的人找出来。在PC端,所有的信息聚合在一个中心点——搜索网站上,谷歌和百度由此垄断流量,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百度把所有电商的利润给榨干了。但是在移动端,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变了,社交网络里人与人的接触越来越容易,相反,通过搜索来寻找同质化的一群人是不靠谱的,如何利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触发传播,这是黄峥他们琢磨的,最终他们想到了拼团的方式:拼好货告诉你有一款性价比高、好吃的水果,如果你凑满3个人或者5个人,就能买下它。
“进入社交网络之后,消费者重新夺回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你把部分利润让渡给消费者,相当于从消费者那里买广告。这种模式有先天优势。”拼好货技术负责人陈磊说。
消费者想买到便宜的东西,要做出一点事情来,如果消费者什么都不做,就卖便宜的东西,不可能具备成本优势。拼好货30%的成本优势来自于消费者做了一些事情,帮助拼好货节省了成本。
社会上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能很有钱,潜意识里依赖别人给他推荐或者暗示,他知道周围亲戚喜欢买什么,就什么最好。以前缺乏沟通场景,现在就构建了沟通场景,不仅能吸引新用户,还能激发老用户的消费。
他们一开始做微信服务号,从水果市场买来一箱水果,正好分成3份,干脆就定下3人团,用户要么一箱买走,要么不买,这样他们库存就没那么多浪费。最初让公司1000多名员工、亲朋们转发,又花了几万元找杭州本地的微信公众号发文章,导来用户,每个用户的成本是2元钱。有了种子用户后,就不再在微信公众号上投放广告。
2015年3月28日拼好货封测,4月10日上线,5月1日5000单,五一小长假是转折点,过后日均订单1万单。
小公司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快速上线、积累用户。但是最终要有独立的APP,顾娉娉观察过,老年人使用微信公众号不易操作,需要走3步,而不管年龄多大都能轻松使用,只需要走1步。没有APP,生意肯定做不大。目前,拼好货微信端粉丝800多万人,APP安装量是500多万,日均订单30万单到40万单,来自微信端和APP端的订单各占一半。
黄峥找顾娉娉做电商,顾娉娉做欧酷的时候觉得国内B2C有点坑,受伤了。欧酷每天卖100单手机就觉得很开心了,她对黄峥说,拼好货一天能做3000单就挺不容易的,一万单很难。过了1万单,她又觉得10万单很难。1个多月后,拼好货超过10万单。次月用户复购率是25%到30%。
微信服务号每个月能发4篇稿,每发一篇相当于一次大广告,当天必须准备足够多的货,一个人没货了,链接转出去是死链接,他后面的订单等于零。现在只有10单,1小时后就会拉来50单,膨胀起来很快。拼好货保证货源足,推爆款,12月的爆款是赣南脐橙,日均订单峰值冲到近100万单。
有些B2C生鲜电商做了多年,日均订单10000单到30000单,「新经济100人」问顾娉娉,你们8个月能冲到100万单,为什么?“因为社交红利,现在社交红利很高,就像此前手游爆发的时候,只要是手游就有人玩,就有钱挣。现在还是社交网络的红利期,拼好货的模式相对比较容易被消费者发现。”
顾娉娉说:“第一,抓住了移动社交的红利,这是最正确的事。第二,很多和拼好货相似的公司,在玩法上有创新,但是中间会挂掉,因为采购、供应链很重要,如果不重视,爬得越快,跌得越狠。”
供应链很重要,这是拼好货用20万单瞬间跌到2万单的代价换来的血泪教训。
2015年6月,荔枝上市。拼好货做荔枝拼团,结果预计失误,第一天涌进来20万单。当时拼好货只在嘉兴设仓,远超了仓库承受能力。但是拼好货希望把量做上去,就没有叫停交易,直接退款,只告诉用户,会晚一点发货。